上海舞蹈家协会

少儿舞蹈专家谈“小荷风采”


发布时间:2017-10-16

7月18日-23日,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戏附属舞蹈学校、上海市舞协、上海学生舞蹈联盟承办的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隆重举行,经过初选、复选的175个作品分六天进行了集中展演,为全国少儿舞蹈创作和表演提供了展示的大舞台,也为上海的少儿舞蹈界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上海舞蹈》采访了沪上三位少儿舞蹈教育专家,请他们谈谈这次展演带来的感受和思考。


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团长陈白桦:
我观摩了这次六场“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展演,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这次的节目如此精彩纷呈。因为少年宫一直参加全国中小学舞蹈展演,知道北京、广州等地的少儿舞蹈发展很快,然而这届“小荷风采”的总体水平之高还是超越了我的预期。观摩过程中我有三个新的发现:
一是这次展演有很多社会机构的参与,且作品质量普遍较高,从选题、结构、编舞到排练等各个环节都有很多亮点,感觉很拼,这让体制内的舞蹈老师感觉到一种紧迫感和压力。
二是这次作品无论从题材还是从表现手法上,更贴近少儿的生活和心性;违背少儿身心特点,为表演而表演的节目较少,似乎业界越来越形成一种共识:少儿舞蹈应注重时代性、思想性和儿童性的统一,而儿童性是其中最根本的要素。这也是我们小伙伴艺术团一贯的坚持,这次我们参演“小荷风采”的《小鸟归家家》就是表现孩子为失家小鸟重建家园的美好童心。
三是越来越多的专业编导进入了少儿舞蹈领域。他们和少儿舞蹈老师的合作,不仅拓宽了题材丰富了视角,也使孩子们的艺术潜能进一步得到挖掘。比如这次年轻编导带来的《泳气》《姥姥说》《新校园》等多个作品均让人印象深刻,贴近了生活,传承了文化,升华了情感,渗透了美育,很有学习的价值,我感到这是目前少儿舞蹈作品质量提高较快的主要原因。
总之,这届“小荷风采”刷新了我们对当前全国少儿舞蹈发展的认知,让我们在那么多好节目中看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我们艺术团的舞蹈老师们每场必看,看完还要互相讨论,再把所有好节目挑出来集中学习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印象,促发我们继续创新的动力,当然,现在对我们的挑战是:怎样才能在好的题材几乎都被用过了的情况下,编出我们的新意和特色。

上海市学生艺术团舞蹈团团长胡蕴琪:
第九届“小荷风采”在上海展演的六天恰逢多年未遇的持续高温。因为我们团的几个舞蹈教室借给一些前来参演的团队排练,让我得以全程观察到他们的状态。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丝毫没有被高温吓退,无论是白天的排练还是晚上的舞台展示,都全力以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努力,尤其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孩子,积极的劲头甚至超过了我们上海,我相信这缘于他们对舞蹈发自内心的喜爱。
我看了6场演出中的4场,总体感受是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盛况空前,为上海的少儿舞蹈界吹来了一阵清新的春风:让我们在学习不少优秀少儿舞蹈作品的同时,也促发对今后少儿舞蹈创作的思考和探索。这次有两个亮点给我印象较深:一是几个原生态藏舞作品,比如《新学校》、《白云红太阳》等,孩子们的状态好得让我有些惊讶,不夸张地说,专业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不过如此;另外一点,也是我认为这次展演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组织的专业性和平台的公益性和权威性,不仅使来自全国各地那么多支队伍的演出井然有序,也使孩子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自发地调整到最好状态。
比较是进步的动力,全国范围的展演对上海的少儿舞蹈发展肯定是有启发和触动的,比如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学龄前的幼儿舞蹈展示平台几乎没有,通过舞蹈手段表现童心童趣的尝试有待铺开;其二,在保持海派鲜亮特色的基础上,在寓教于乐的宗旨下,我们希望挖掘更多既有立意又有新意的作品,从中体现上海少儿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追求;最后,我也期待上海的少儿舞蹈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和社会关注,从师资培养开始,厚积而薄发,迈向新的高度。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手拉手艺术团团长陆燕卿:
这届展演的好作品很多,不少编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赞叹。我特别喜欢《影子》这个作品,不仅表现手法新颖,而且将那些从小受忽视的儿童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活泼泼地呈现出来,引起观众对这部分孩子的关注和怜惜。这种通过艺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展露,不仅触动人心,也促使人回味和思考。我相信这样有创意有内涵的作品会越来越多,以往经验告诉我,每一届的好作品都会成为全国创作的风向标,对创作趋势起到导向作用。和北京、广东相比,上海少儿舞蹈的创作整体质量较高,但体量还有点小。我了解到这次广东入选的20多个作品,是从广东省的260个作品里选拔出来的,而上海无论从选送数量还是参与热情上都差挺多,这个差异可能主要和各地民营舞蹈机构的成熟度有关。不过我觉得有比较有差异是好事,会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发展和提高。
近些年手拉手艺术团一直坚持参与“小荷风采”评选和现场展演,我们的作品也跟随这个平台在一起成长,比如之前的《和谐阳光》、《笋儿尖尖》、《弄堂记忆》,到这次的《小报童的歌》,都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在这次展演中我发现有不少表现地域文化的好作品,比如《姥姥说》《老长沙》等,说明开掘本土特色文化,培养少儿的家国情怀正成为编导们的共同追求。如果说《小报童的歌》、《弄堂记忆》表现的分别是老上海的报童和我们儿时的上海,目前我正在酝酿的作品想要表现的是上海当代少儿的风貌,串联起来的“三部曲”也算完成我对“上海”这一题材的挖掘。

入选“小荷风采”展演的上海作品

节目名称

演出单位

荣誉

《我们的新家》

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仲盛舞蹈团

小荷之星

《小报童的歌》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手拉手艺术团

小荷之星

《小鸭子的梦》

上海小荧星艺术团

小荷之星

《小鸟归家家》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

小荷之星

《追太阳》

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

小荷之星

《没有您的毕业典礼》

上海市宝山区少年宫

小荷新秀

 


 《我们的新家》

 

《小报童之歌》

 

《小鸭子的梦》

 

《小鸟归家家》

 

《追太阳》

 

《没有您的毕业典礼》